临床医生如何做兼顾临床和科研项目
2021年11月17日
对于临床科研,一直有两大误区:
1、临床科研是大牛、大医院的事,普通医生无法参与。
2、临床科研没有价值,是功利的事情,就是发文章,为了晋升评级。
对于这两点认知,不能说完全错误,毕竟目前国内临床科研的大环境就是如此。然而,真实情况的确如此么?
首先来说,临床科研并没有那么高大上,也并非普通医生就不能进行或者不能参与科研。科研的基础是数据,不管是前瞻性的研究还是回顾性的研究,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结论。后续在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,来证实结论的有效性。总的来看,数据才是第一位的。而最大的数据是来自于临床医生,每个医生每天看病的患者病例就是临床科研数据最好的来源。普通医生之所以觉得科研门槛高无法参与,根本原因是对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验证问题的实验方法和分析能力的缺乏。普通医生参与临床科研,即使不具备这种全局能力,参与到数据收集中还是可以的。大部分的临床科研都需要大量的数据,多中心的协同配合。
其次,临床科研除了对于医生本人的功利性,医学科学研究还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手段,是保证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、培养医学人才、促进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措施。医学科研进展,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多寡及水平的高低,新业务、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,是衡量一个现代医院的医疗水平、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。
那么,既然临床科研如此重要,大部分人也都可以参与,那临床医生如何进行临床科研呢?

临床科研的流程大致如下:
1、科研方向:通过文献,结合咨询和临床问题,做科研方向、方案设计;
2、数据收集:数据是科研的基础,需要日常临床工作中做好患者数据的收集、记录、整理;
3、数据分析:通过SPSS,SAS等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,从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;
4、成果展示:撰写科研论文,进行临床应用;

枫叶,临床科研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,可以为临床医生进行科研提供数据收集服务。
1、通过自定义CRF表,根据所设计的科研方案,列出所需要收集的数据字段。
2、为提升数据收集效率,可以进行多中心协同收集。
3、智能化随访。丰富临床科研数据的完整性。
4、OCR拍照智能填充。对检验报告、影像单拍照识别,提升录入数据的效率。
5、数据脱敏处理。根据国家对医疗行业的隐私要求,患者姓名、电话等敏感信息自动脱敏,规避政策风险。